新闻资讯

【人物】于广军:为儿童服务就是幸福—— 访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

时间:2014-08-19     作者:     来源:     阅读次数:

 ▶▶▶“为孩子的健康服务,这是太阳底下最有爱心的事业。”这是我国儿科医学界泰斗、上海市儿童医院创始人之一的苏祖斐教授,对儿科事业的评价。这同样也是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对全院今后发展的激励。从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跟踪保健,到物联网医学在早产儿监护上的应用,到医疗服务精细化管理的实践,再到应用新媒体技术优化患者就医体验的尝试,于广军始终保持着一位青年医院管理者的敏锐与进取。

 图片3.jpg

 

早产儿发育及时干预

于广军介绍说,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500万早产儿诞生,每10名新生儿中就有1名是早产儿。而每年因早产死亡的新生儿达到110万,早产已经成为了新生儿死亡以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要因素,“即便早产儿能够生存下来,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还需要面对发育迟缓,听力、视力问题和学龄期学习障碍等诸多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干预,这些问题将很可能伴随他们终身”。

 上海市儿童医院早已敏锐地意识到早产儿的成长问题。于广军说,1999年,由新生儿科NICU张宇鸣教授联合该院儿保科专家开设高危儿/早产儿随访门诊,对早产儿及合并症较多的新生儿,进行生长发育的跟踪监测和实时干预。迄今为止,门诊已累计随访高危儿(80%以上是早产儿)1192名,通过发现问题后进行及时干预,让这些孩子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辰辰就是其中一员。

 

科学评估+专业指导,助早产儿赶上正常发育

辰辰是一名在上海儿童医院出生的早产儿,出院后,妈妈定期带辰辰到儿保门诊接受随访。随访中,医生发现辰辰抬头情况不好,确认检查并询问妈妈后发现,辰辰在家也有俯卧时抬头无力的情况,医生给妈妈示范了几种训练俯卧抬头的方法,嘱咐其回去后帮助辰辰训练,经过1个月的训练和干预,辰辰再次随访时不仅能够很好地抬头,俯卧时胸部也能抬到一定角度了。此后,妈妈每次都按照医生要求回去对辰辰进行相应的训练,辰辰在此后的翻身、靠坐、独坐等大动作发育上,都显示出了较好的状况。

 

于广军说,抬头、翻身、独坐等大动作的发育,是新生儿体格发育的重要参考指标,它还包括身高、体重等内容。根据评价结果,我院儿保科医生不但教给父母训练方法,而且还会根据患儿情况,提供营养和喂养上的指导。

 除了体格发育情况外,神经精神发育也是评价新生儿发育状况的重要内容。每次随访,医生都会按照辰辰的纠正月龄,让妈妈填写相应年龄段的ASQ儿童发育筛查系统(年龄进程)问卷,以反馈辰辰近一阶段大动作、精细动作、解决问题(认知)、沟通、社交情感5个能区的发育情况,从而反应宝宝整体的神经精神发育状况。妈妈利用8分钟~10分钟回答问卷中的20个~30个问题,然后由医生评分,根据ASQ儿童发育筛查系统提供的参考值范围,医生就能初步判断出辰辰以上各能区的发育是否在正常范围。如果出现可疑或异常,就提示医生要针对相应功能区采取进重点的干预,以帮助辰辰追赶上正常儿童的发育水平。

 “这份ASQ儿童发育筛查系统及问卷是由美国儿保界权威学者设计,2004年开始,由我院儿童保健专家卞晓燕教授及团队与美国问卷原作者开展合作研究,2013年,由珠海海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出ASQ儿童发育筛查系统网络中文版及其辅助产品,我院已获得授权使用。”于广军说。

 

 物联网医学,实现医家联动关爱早产儿

 这样的随访需要贯穿于早产儿0岁~3岁生长发育的全过程。热衷于物联网医学应用的于广军,也准备将最新的网络信息技术投入到早产儿的居家监护中,将对早产儿的照护,从医院延伸到家庭中。

 “脉搏、呼吸、血氧含量等生命体征,对于出生不久的早产儿来说至关重要,它们维持着孩子的生命。但如果孩子的呼吸、脉搏等出现异常,父母是无法敏锐地察觉到的。”他说,如果有了与手机相连的物联网移动终端设备,父母不但可以通过手机实时看到孩子的生命体征,而且医生也可以通过手机观察到。一旦出现生命体征异常,医生就可以在第一时间指导父母采取相应急救措施。另外,父母还可以将孩子的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情况的记录上传物联网,或在家中完成对孩子的ASQ儿童发育筛查系统问卷评估,与医生实现实时分享。

于广军认为,对早产儿的成长干预,除了医生的努力外,更需要家长的配合和参与。而今有了物联网医学技术,医生与患儿家长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了,使得信息交流更便捷,从而更好地实现对早产儿的干预管理。